中印僵持不下,普京突然妥协,送给特朗普一份惊天大礼,俄方罕见让步!
最近,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调停施压达到了顶点。他划下严苛期限,威胁各方。当外界普遍猜测,面对如此高压,中国和印度会屈服时,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反而是俄罗斯方面,似乎率先放软了身段,提出了“让步”方案。这种意想不到的局面,是否预示着这场旨在速决的国际博弈,正步入一个更加扑朔迷离的未来?
特朗普的期限
近期,特朗普总统为了尽快从俄乌冲突中抽身,显得格外焦急。他将其定性为“前任的战争”,而非自身遗产,急于求成。今年7月14日,他首次为俄乌谈判设定了50天的期限,威胁对俄罗斯征收百分之百的关税。随后在7月29日,特朗普乘坐“空军一号”时突然宣布,将原定的期限急剧缩短至紧迫的10天,将8月8日设为最终期限。
他放出狠话:“也许是时候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了。”不仅如此,他还明确表示,美国将对所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“二级关税”。这些话直接针对对俄罗斯进行“经济支援”的国家。为增强施压效果,特朗普还指示两艘美国核潜艇,部署至俄罗斯周边海域,声称此举是为了“保护美国公民”。
中印各自站稳
然而,面对特朗普的严厉威胁,中国和印度两国却展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坚定。今年7月30日,印度外交官向世界清晰表态:“俄印关系是长期经受考验的牢固伙伴关系。”他强调,印度与各国的交往是基于自身价值观,绝不会因第三方的压力而改变与俄罗斯的合作。
这并非印度首次表现强硬。早些时候,在今年5月,印度就曾对美国钢铝关税采取反制,启动了高达19亿美元的报复计划。今年7月,莫迪总理更是直接通知世界贸易组织,即将对美实施7.25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,并对美国汽车加征25%的关税,明确表示要对等反击。
尽管美国在8月1日决定对印度加征25%的全面关税,这比对日韩菲等国的税率都高,彻底戳破了美印曾经的“友谊泡沫”。然而,莫迪总理在8月的一场集会中仍呼吁民众支持“国产商品”,以支撑国内经济。这清晰显示出,印度绝不打算“滑跪”。
与此同时,北京也在7月30日公开表态,强调中国将严格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决议,而不会理会美国的单边制裁。中美之间的“对抗”已持续数月,用鲁比奥议员的话说,两国已进入“战略相持阶段”,谁也奈何不了谁。
美国在AI芯片出口限制和供应链脱钩上屡屡碰壁,甚至不得不解禁H20芯片以应对市场压力。离开了中国的稀土,美国的医疗、汽车乃至军工产业都“玩不转”。早前145%的关税高压都未能让中国低头,如今所谓的“二级关税”自然也难以发挥预想的作用。事实证明,特朗普的施压,在中印两国面前显得力不从心。
普京的盘算
与中印的坚定形成对比,俄罗斯的态度却显得有所“软化”。最初,面对特朗普的限期和威胁,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7月14日曾公开反击,讽刺特朗普“应该搞清楚,俄罗斯既不是以色列,也不是伊朗”。他强调,每一次的最后通牒都是“朝向战争的一步”。
但随着局势发展,普京本人在公开讲话中突然软化了语气,表示“俄罗斯期待与乌克兰展开对话,如果乌克兰此时认为没有必要接触,我们将保持耐心。”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的表态也更为微妙:“我们不畏惧制裁,绝不会被迫改变立场,尤其是我们的军事行动将继续。”这种既示好又保留的姿态,预示着俄罗斯可能在未来进行一定的妥协。
普京做出这种调整的背后,有着多重原因。最直接的,便是俄乌冲突持续的困境。尽管在战场上,俄军不断向乌东推进,例如7月29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成功击毙1255名乌克兰士兵,摧毁大量乌军装甲车辆与火炮。同时,对扎波罗热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进行导弹与无人机轰炸,造成至少20人死亡,40人受伤。但长期的消耗仍是巨大负担。
另一方面,俄罗斯经济正默默承受着西方制裁的沉重压力。虽然俄方声称已经适应,但解除制裁的希望始终存在。特朗普与普京在今年5月的一次通话中就曾提到,俄罗斯希望冲突结束后能与美国展开大规模贸易,特朗普对此表示支持。此外,来自国内的民意也形成压力。
根据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的调查,约三分之二的俄罗斯民众支持结束当前冲突,而仅有四分之一的人希望继续战斗。显然,普京正在承受来自战场、国内经济和特朗普制裁威胁的三重压力。
“半停火”的礼物
在这种复杂的外交局势下,普京不得不再次调整策略。8月6日,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抵达莫斯科,克里姆林宫提前两天透露普京可能会与威特科夫会晤。佩斯科夫强调,俄罗斯非常珍视与威特科夫的接触,因为威特科夫已多次访问俄罗斯,并在克里姆林宫担任了重要的沟通桥梁角色。特朗普在威特科夫出发前也表示,美国的进一步行动将取决于此次与俄罗斯的会谈结果。
与此同时,特朗普的乌克兰问题特使凯洛格也将于本周访问基辅,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展开会谈。这一系列外交举措表明,白宫正在加速推动停火进程。俄方消息人士透露,威特科夫此行仍被视为“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的最后机会”。克里姆林宫清楚,如果未能在8月8日前拿出令特朗普满意的方案,新的制裁将迅速出台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明确表示:“美俄必须避免直接的军事对抗。”
有报道称,克里姆林宫正在考虑提出一个“空中停火”的方案,作为给特朗普的一份“礼物”。该方案内容是,俄乌双方暂停使用无人机和导弹进行袭击,但地面战斗将继续。这种“半停火”状态既能帮助俄罗斯规避美国的“二级制裁”威胁,又能确保俄罗斯军队在地面上持续推进。
与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的莫斯科政治顾问马尔科夫直言:“特朗普需要某种‘礼物’,需要俄罗斯做出某些让步,而空中停火可能正是这样的礼物。”值得注意的是,这并不是双方首次尝试有限停火。今年3月在特朗普斡旋下,俄乌曾达成过为期30天的停火协议,约定不再对能源设施进行攻击。
而在今年5月俄罗斯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时,普京也曾宣布过72小时的停火。然而,这些停火协议最终都因互相指责违约而破裂。
笔者以为
尽管俄罗斯方面表现出某种“妥协”意愿,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于这种有限停火一直持怀疑态度。他与特朗phổ通话后在8月5日表示,特朗普完全知晓俄罗斯军队对基辅及其他城市的袭击情况。目前,乌方仍坚持要求全面停火,并拒绝接受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的吞并。
与此同时,即便考虑“空中停火”,俄罗斯仍在军事上有所部署。它计划向乌克兰再投放2000架攻击型无人机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俄罗斯已在8月4日公开解禁了自身在维持《中导条约》中的自我限制。这意味着,俄罗斯可以开始实际部署最新型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,部署地点正是普京与卢卡申科会面时所说明的白俄罗斯。
丹麦国防部长日前也表示,打算在6个月内再开设3到5家军工厂,以支援乌克兰。这些迹象表明,即便期限临近,俄方也并未打算完全“收手”,而是在寻求一种高明的战略平衡。特朗普寄希望于通过最后通牒迅速解决冲突,但面对中印的纹丝不动和俄罗斯的策略性让步,这场地缘政治的复杂局面,远不是一个简单日期能定下来的。未来会怎样,我们不妨拭目以待。